同归于亡
导读:同归于亡的详细解释【释义】即“同归于尽”。见“同归于尽”条。【典故】此处所列为“同归于尽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独孤及(公元725—777),字至之,河南洛阳人,唐代散文家。独孤及为唐
同归于亡的详细解释
【释义】
即“同归于尽”。见“同归于尽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同归于尽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独孤及(公元725—777),字至之,河南洛阳人,唐代散文家。独孤及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,以儒家典籍为治学方向,长于议论,强调立范诫世,不以词藻华丽取胜。在〈祭吏部元郎中文〉中,独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,举了彭祖与殇子为例。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,殇子则是未成年而死之人,两人活著的时间虽然差距甚大,*后却都必须归于死亡。因此在通达生命的智者看来,死亡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,不需要为此感到叹息。后来“同归于尽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指一同毁灭或死亡。
【书证】
01.唐・白居易〈策林三・议兵〉:“强之兵,先弱敌而后战也,故百战百胜焉;亡之兵,先自败而后战也。故胜与不胜,同归于亡焉。”近义词:同归于尽
总结
同归于亡,汉语成语,读音是(tóng guī yú wáng)。同归于亡意思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