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敲
导读:推敲的意思唐贾岛的诗句“僧敲月下门”,第二字本用『推』,又欲改『敲』,思虑良久,引手做推敲状。韩愈告诉他:“作敲字佳。”遂定稿的故事。见苕溪渔隐丛话˙卷十九˙引刘公嘉话录
推敲的意思
唐贾岛的诗句“僧敲月下门”,第二字本用『推』,又欲改『敲』,思虑良久,引手做推敲状。韩愈告诉他:“作敲字佳。”遂定稿的故事。见苕溪渔隐丛话˙卷十九˙引刘公嘉话录。后引喻为思虑斟酌。推敲推敲:本意为斟酌文章字句。推敲: 斟酌之意。也可比喻为研究或考虑问题。(1) 比喻用字用词时, 一再斟酌。(2) 比喻研究或商量问题。反复推敲:多次捉摸,选择*佳方案。
出处:唐诗纪事第四十卷:“岛赴举至京,骑驴赋诗,得『僧推月下门』之句,欲改推为敲,引手乍推敲之势,未决,不觉冲大尹韩愈,乃具言。愈曰:『敲字佳矣。』遂并辔论诗。”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 卷十九引 《刘公嘉话》:「 岛初赴举京师,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:『鸟宿池边树, 僧敲月下门。』始欲著『推』字, 又欲著『敲』字。
近义词:反复推敲、咬文嚼字、推敲推敲
总结
推敲,汉语成语,读音是(tuī qiāo)。推敲意思是:唐贾岛的诗句“僧敲月下门”,第二字本用『推』,又欲改『敲』,思虑良久,引手做推敲状。”遂定稿的故事。见苕溪渔隐丛话˙卷十九˙引刘公嘉话录。
后引喻为思虑斟酌。也可比喻为研究或考虑问题。
(1) 比喻用字用词时, 一再斟酌。
(2) 比喻研究或商量问题。出自唐诗纪事第四十卷。
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 卷十九引 《刘公嘉话》:「 岛初赴举京师,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:『鸟宿池边树, 僧敲月下门。』始欲著『推』字, 又欲著『敲』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