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

导读:成语的意思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 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用法:

成语的意思

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

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、谓语;用于处事。

例子: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一卷:“齐木德是一个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的家伙。”

歇后语: 瘦鸡婆的肋骨 —— 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

故事: 公元217年,夏侯渊被刘备杀死,汉中失守。曹操率大*前去汉中,双方对峙几个月,曹*处境越来越不妙。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,随口说出“鸡肋”两字,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。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。

近义词: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

总结

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shí zhī wú wèi , qì zhī kě xī)。复句式结构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意思是: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出自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谓语,用于处事。

事事如意
十月怀胎
猜您喜欢......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