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蹴而就

一蹴而就的意思

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可以成功。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。也作“一蹴而成”。

出处:宋・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
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例子:从前所受,皆为大略,一蹴而就于繁赜,毋乃不可!(清・吴趼人《痛史 原叙》)

正音:“蹴”,读作“cù”,不能读作“jiù”。

辨形:“蹴”,不能写作“就”。

辨析:“一蹴而就”和“一挥而就”;都形容“轻而易举、容易成功”的意思。但“一蹴而就”多用于贬义和否定句中;用于不能轻易就取得成功的巨大工程、伟大事业;形容求之过急;“一挥而就”含褒义;多用于肯定句中;用于一笔就能成功的书写、绘画等;形容熟练敏捷;运笔神速。

歇后语: 足球运动员踢中 —— 一蹴而就

谜语: 射门成功 (谜底:一蹴而就)

近义词:迎刃而解、一蹴即至、一举成功

反义词:一事无成、一蹶不振、欲速不达

总结

一蹴而就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yī cù ér jiù)。ABCD式组合,偏正式结构,一蹴而就意思是:踏一步就可以成功。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。也作“一蹴而成”。出自宋・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整理,仅供个人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