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虹桥

垂虹桥的基本信息

拼音:chuí hóng qiáo

注音:ㄔㄨㄟˊ ㄏㄨㄥˊ ㄑㄧㄠˊ

繁体:垂虹橋

垂虹桥 垂虹桥,位今苏州市吴江区。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(公元1048),原为木桥;德X元年(公元1275?)毁于兵乱,同年重建为85孔。元代大德八年(公元1304)增建至99孔,不久桥又塌塞五十余丈。直至泰定二年(公元1325)始由知县张显祖易木为石,改建为联拱石桥,全用白石垒砌,长500多米,设72孔。

意思解释释义

在江苏·吴江县东。本名利往桥,因上有垂虹亭,故名。桥有七十二洞,宋·庆历八年建。俗名长桥。参阅《嘉庆一统志•苏州府二》。

网络相关解释

垂虹桥

垂虹桥,位今苏州市吴江区。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(公元1048),原为木桥;德X元年(公元1275?)毁于兵乱,同年重建为85孔。元代大德八年(公元1304)增建至99孔,不久桥又塌塞五十余丈。直至泰定二年(公元1325)始由知县张显祖易木为石,改建为联拱石桥,全用白石垒砌,长500多米,设72孔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整理,仅供个人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