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竹

慈竹的基本信息

拼音:cí zhú

注音:ㄘˊ ㄓㄨˊ

繁体:慈竹

慈竹 慈竹,(学名:Neosinocalamus affinis)禾本科,主干高5-10米,顶端细长,弧形,弯曲下垂如钓丝状,粗3-6厘米。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: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可用于治痨伤吐血以及制作竹编工艺品。慈竹常见病害有竹丛枝病、竹根腐病和笋腐病等 ,常见虫害有竹螟、竹蚜、竹象、竹蝗和竹螨等。慈竹也被用于制作竹编工艺品。

意思解释释义

1.竹名。又称义竹﹑慈孝竹﹑子母竹。丛生,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,根窠盘结,四时出笋。竹高至二丈许。新竹旧竹密结,高低相倚,若老少相依,故名。唐王勃有《慈竹赋》。

辞典解释

慈竹cízhúㄘˊㄓㄨˊ

植物名。禾本科慈竹属。产于我国和日本。地下茎短缩,秆高大;小竹丛生,以护主干,如母子相依,故称为「慈竹」。叶阔大,柄扁平而短;穗花椭圆形,数穗著生于花枝及小枝各节上,形成圆锥花序。

也称为「钓丝竹」、「慈孝竹」。

网络相关解释

慈竹

慈竹,(学名:Neosinocalamusaffinis)禾本科,主干高5-10米,顶端细长,弧形,弯曲下垂如钓丝状,粗3-6厘米。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: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可用于治痨伤吐血以及制作竹编工艺品。慈竹常见病害有竹丛枝病、竹根腐病和笋腐病等,常见虫害有竹螟、竹蚜、竹象、竹蝗和竹螨等。慈竹也被用于制作竹编工艺品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整理,仅供个人参考。